查看原文
其他

于文亮治不好你我的平凡羞耻症

富贵闲人王大拿 X博士 2023-10-26

编辑、策划:润发

从国庆开始,一个叫“于文亮”的名字在互联网上疯传。

 

搜索之后,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留着八字胡,皮肤黢黑,看起来像是一周没洗头的普通男孩。

 

普通到什么程度呢?

 

他最火的那条视频,是打车的时候顺带唱了一句歌,“亲爱的不要再说你还爱我,因为你没看过我爱你的样子”。

 

一句词,二十来个字,没有一个在调儿上的。

 

 

另一个百万点赞的视频,是三个男孩大晚上光着膀子打着手电蹦迪,激动的话都说不清。

 

 

作为一个体育生,他也不是那种双开门,公狗腰,八块腹肌的身材,经常在嘴馋和自律之间反复横跳。

 

这样的视频,于文亮有很多。点进去他的主页,其实很难有所谓的点击欲。

 

全是这样色的👇:

 

 

看他的抖音就像是对精致生活过敏,早餐就是一碗小米粥加俩鸡蛋,再就一瓶红牛,满眼都是没睡醒的困顿。

 

半夜两点,因为想吃火鸡面穿着大裤衩嗷嗷扒门。

 

 

心情好了大喊大叫,心情不好emo小狗。

 

他的内容无外乎吃饭,踢球,唱歌,和朋友们在晚上傻乐,打车的时候五音不全的唱歌。

 

我相信,有些读者光是看这些复述,就已经感觉无聊了。

 

“他这样的人大街上到处都是怎么就火了呢?”

 

这样的困惑并不妨碍他的粉丝量从10天涨粉一百万,到现在在抖音有375万粉丝了。

 

我们都是于文亮

 

在那些精致的信息流里,他这种普通的像是连朋友圈都懒得发的日常,显得格格不入。

 

真诚,粗糙,没有精修痕迹,没有剧本的味儿,只是单纯记录每一个喜怒哀乐和日常。

 

这种氛围从他的视频里蔓延至评论区,只要你点开将会发现那里是一片互联网难得的质朴之地。

 

 

那些给他点赞的人,冲到他的评论区,记录自己普通的生活,说出自己过去不敢说的话。

 

有人分享自己最喜欢,但在朋友圈却没有点赞和夸赞的照片。这条评论收获了评论区里陌生人7.6w的点赞和2192条评论。

 

 

过去因为自卑和容貌焦虑而没发出来的照片,大家都鼓足勇气放在了于文亮的视频下面。

 

除了外在焦虑,还有人在他的评论区说出了一直憋在内心的情绪。

 

“欠了30w,三年了还差2w全部还清,还清的时候就是我回家过年的时候。”

 

“短发女生,四月底永远失去了爸爸,以后要和妈妈努力生活。别愁眉苦脸了,笑一下吧少年。”

 

一个头戴皇冠帽躺在病床上的男孩,身边放着他的生日蛋糕,他冲镜头比了个耶,把这张照片发在了评论区。

 

 

除了这些不愿轻易说出口的至暗时刻,网友开始在评论区肯定自己,记录那些凭借自身努力获得小小成就的时刻。

 

“第一次带妈妈体验轻轨,我没敢发朋友圈,只是想带妈妈多体验她没体验过的。”

 

“工作后给妈妈买了护肤品,给爸爸买了手机,我觉得我挺厉害的。”

 

 

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在这里涌动,于文亮也亲自下场为大家打气。

 

在他前阵子更新的视频里,他的文案是“别说你自己差了,我可不这么觉得”,“你快乐,我也就没关系”。

 

 

这股善意像一个推手,受到激励的网友不再局限于在于文亮的评论区分享心事。

 

大家开始大大方方尝试着用自己的账号记录生活。

 

在那些带上#于文亮#的话题tag下面,大家开始发自己之前不敢公开的生活和情绪。

 

配上的文案则是:“要不是于文亮,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晒出这张照片”。“如果没有于文亮,我都没勇气发出来。”

 

 

于文亮像是一种生活态度,松弛、自信且自由。

 

长了痘的皮肤又怎样,没修过的图片又何妨,生活里再普通的瞬间只要能治愈自己就可以。

 

在这波情绪之后,尝试用粗糙面拥抱世界的网友们,发现那些平凡和普通的瞬间没什么好羞耻的也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。

 

“我们的生活没有那么多观众,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眼光,不妨大胆一点。”

 

那些因平凡羞耻产生的情绪,像是蒙尘的房间突然被打开了窗户。

 

在于文亮的话题下,我们抱在一起,笑着和平凡和解,承认我们每个人都是于文亮。

 

 

很长时间内,我们都快把网上那些充斥着精致气息的生活当成一种标准,对触不可及的生活有种具体的熟悉。

 

可说到真正的普通生活,我们又是模糊的。

 

网上一问收入,普通人月入十万仿佛轻轻松松,实习生两三万也是常态。

 

没事出去玩一圈,也只是像过个周末那样的轻松。

 

于文亮的存在,像是给人一个现实的一个支点,他帮我们找回对麻木生活的感知。

 

他打破了笼着精致气息的社交平台,让每个人都有了做自己的勇气。

 

 

这像是一次大众对“精英叙事”的反击,“有意义”不那么重要,“世俗评判里的成功”也不那么重要。

 

所谓考公、考研、年入百万,不如那些生活里看起来芝麻大却让人感觉到幸福的瞬间。

 

当所有人都觉得喘了口气了时候,一场关于“于文亮到底是不是普通人”的审判,还是来了。

 

 

 

于文亮是一场互联网的梦

 

也许因为我们被互联网玩弄过太多次。

 

当我们一边说着我们都是余文亮的时候,却又对此怀疑。

 

“他一定不是个人账号,背后肯定有推手”,“人家有团队的,普通视频哪会有这么高播放量”,这样的质疑声铺满了于文亮每条视频的评论区。


 

怀疑要有论据支持,为了证实自己的怀疑,网友去把他的生活扒了个底朝天,试图找出他不是普通人的证据。

 

比如,“他怎么会是普通人,他穿巴黎世家。”

 

 

当他不穿巴黎世家,套上一身标准体育生穿搭,又有人说“这件卫衣上千了,还普通人呢”、“Nike篮球短裤200多,太普通了”。

 

 

当衣服上找不到槽点,电子设备就是家境的最好背书。

 

不管手机圈打了多少次嘴仗,苹果就意味着一定的财力基础,于是那句“我用的只是一台二手的iPhone 12”也成了嘲讽他普通人的炸裂输出——

 

我们普通人只用一千多的魅族手机。

 

这样的质疑最终只为咬死一件事:他一定会借着流量变现狠捞一笔。

 

 

剧烈的争议下,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这个看起来阳光肆意的男孩说:

 

发视频这事儿一开始是挺开心的,但现在“有点快乐不起来”,希望所有人都能开心。

 

他的抖音个人资料也改成了对带货的回应。

 

 

很难说这是网友的胜利,毕竟按照“疑罪从无”的原则,这更像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。

 

对一个尚未做过某件事的人进行道德审判,很难不让人联想到《搜索》中的叶蓝秋与《狩猎》中的卢卡斯,被恶意揣测,被舆论裹挟,最终陷入自证陷阱。

 

 

更何况,在走红前与走红后,他都只是一个男大学生罢了,放在抖音中都属于年轻群体。

 

好在,现在这阵专属于于文亮的热度已经退了。

 

浪潮褪去大家发现,作为一个一个连续多天霸榜热搜的账号,曝光量起码过亿了。最后竟然只涨到了 300多万粉丝。

 

他创造了十天涨粉百万的神迹,但粉丝转化的效果,与当年红极一时的丁真、张同学相比,显然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
 

这一差距的背后,更多的是一种大众的落差感与对这种“普通人”博主的害怕和恐惧情绪。

 

有人说,“于文亮的爆火让我不知道努力创作的意义”,对比自己精心制作的视频无人关注,于文亮制作粗糙的视频却有百万点击,很难不让人愤愤不平。

 

 

也有更多人以“丁真靠帅,海苔咪靠努力,于文亮靠啥子”,作为对评论区粉丝“他火真的很容易理解”的对冲。


 

 

他们不懂于文亮怎么就提供了情绪价值, 认为其“激励效果”都是跟风的产物,也将《于文亮精神》《素未谋面的报备》《我们都是于文亮》打上书名号。


 

但最让大众警惕的,还是“普通人”成了一种财富密码。

 

他们害怕于文亮和之前爆火的张同学一样,都以为是普通人的一天,结果到头来发现是编导专业。


 

种种因素下,崇拜于文亮的人将他视作普通人的救赎,质疑于文亮的人则将他视作流量时代的又一次胜利。

 

更讽刺的是,在于文亮火之前上一个霸榜的人是李佳琦。


 

其实于文亮爆火的悲哀语境在于,他就像引爆一战的塞尔维亚青年,赶巧成为大众对网络变现的出气口。

 

曾经的互联网不是这样的,那时候普通人的走红是一个稀松平常,且大家都兴高采烈的事儿。

 

2005年,胡戈曾凭借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带火了网络短片,2009年,章泽天因为一张手捧奶茶的照片成为全网校花。


 

很多头部博主也都诞生于那个时候。

 

天才小熊猫早在2010年就借着3Q大战一举成名,后又以创作无厘头却缜密的段子成为专职自媒体人。

 

2016年papi酱横空出世,以“我是papi酱,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”成为网上尽知的红人。


 

之后流行起的博主就更偏向于普通人的生活,朝阳冬泳怪鸽的“奥力给”曾一声喊响疲惫的互联网世界,华农兄弟的“竹鼠的一百万种死法”曾是无数网民的精神食粮。

 

 

那时候的爆火还不存在推手、团队、机构这些技术流,MCN公司刚刚起步,流量也不直接和带货变现直线挂钩。

 

人们尚未经历主播直播间把商品全网价格定高再优惠的陷阱,也没有情绪被编导生操控再玩弄的PTSD,大家还在做梦,且梦还很美。

 

 

很多人说于文亮让互联网回到了18年,回到最本真的记录美好生活的年代。

 

可惜这种火像是一种回光返照,就像于文亮所面临的争议现状。

 

屏幕一黑,当我们真正盯着自己那张“普通人”的脸时,一种巨大的焦虑和空虚再次袭来——

 

普通人于文亮火了,但我们不是于文亮。

 

普通人于文亮火了,他就不再是普通人。

 

普通人于文亮火了,但什么是普通呢?

 


这一切就像是忒修斯之船,是一种悖论,我们对普通的定义早已面目全非。

 

那个包括你也包括我在内的互联网,处处都是“普通人”,但处处都是遥不可及的生活。

 

普通人问大家“应届生的平均工资究竟有多少”,于是月薪三五万与月薪三五千的人涌入了同一片评论区。

 

普通人打出“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”,但那些享受世界的普通人并没有挣扎在温饱线。

 

我们不是不会做梦,只是不敢做梦,因为在梦里中彩票也只敢梦刮刮乐中800块,500万那是没胆子梦的。


 

看,我们对自己的现状是那样清醒,早已不幻想不属于自己的人生。

 

互联网看似模糊了边界,但边界线还是像好学生坐前排“坏学生”坐后排一样清楚,只是区别在于曾经我们以为靠自己努力能坐到第一排,现在却知道何谓幸存者偏差。

 

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,电脑上标刻的时间点是凌晨一点,前阵子回了趟老家和朋友说起工作的问题,他说他从一线城市回家后工作量增加了,工资却减少了大半。

 

以前没工作的时候想着年入百万,意气风发的生活,现在只觉得过好眼下情绪稳定已然是很难的生活了。

 

一切正如王小波在《黄金时代》里写的那样,“那一天我二十一岁,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。我有好多奢望。我想爱,想吃,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。后来我才知道,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,人一天天老下去,奢望也一天天消失,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。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。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,什么也锤不了我。”

 

现在王小波逝世26年,我们被锤的一身班味儿,每天出门都像是奔丧,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问题。

 

而于文亮在签名里那句“天天开心”就成了对你我最难能可贵的祝福。

 

 

我们还能作梦吗?我不敢保证。我们的生活还能怀揣着堂吉柯德的精神吗?又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。

 

在这个“祝您精神稳定”成为最切实祝福的年代,我还是想在最后复古一回:

 

“祝你天天开心,万事如意,心想事成,一帆风顺。”

 

 







设计/视觉  Elaine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